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公布了“对等关税2.0”方案,以替代4月2日公布的“1.0版本”,并于8月7日正式生效。新的关税政策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等关税2.0”的核心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关税税率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将大部分经济体的税率下调并归入10%至40%不等的多个档次,税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及谈判进展;二是为封堵规避关税的“漏洞”,新政全面取消了适用于所有经济体的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并专门针对转运行为增设了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
这些举措预计会产生多方面影响:首先,将继续推高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增加关税收入,推升美国通胀;其次,严厉的“转运税”围堵转口贸易,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性,推高全球生产与贸易成本;再次,对于中国而言,中美关税战再度进入90天的休战期和暂停期,美国在对华已征收约45.6%高额平均关税税率的基础上,此次全面收紧关税政策,围堵转出口以及取消小包裹免税,或对中国出口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对等关税2.0”在“1.0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对等关税1.0”的设定不具备科学性,是按照美国对各经济体商品贸易逆差占其从各经济体商品进口比重的一半来设定,若不足10%则设为10%。这导致部分经济体被加征了极不合理的高关税,增加了美国海关部门的压力和后续贸易谈判的难度。因此,“对等关税2.0”进行了调整,总体下调了关税税率,大部分经济体的税率被向下调整至5%的倍数。例如,此前被“顶格”加征50%关税的莱索托,税率降至15%。但也有部分经济体的税率未作调整,甚至被调高。
此外,新政还分类分档,对不同经济体设置不同的“对等关税”。最低的10%档主要是美国对其商品贸易为顺差的经济体,次低的15%档主要是针对美国盟友及美国对其商品贸易为逆差的小型经济体的优惠税率。还有19%这一特殊档,可能是对部分东南亚和南亚经济体的优惠税率。至于20%—40%的五档,则主要取决于与美国贸易谈判的进度和结果。
特朗普还签署了另一个行政令,宣布全面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是指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进入美国时可免征关税。新政全面取消了该优惠政策,自8月29日起实施。具体实施上,对于通过快递公司等渠道运输的商业货运,所有过去符合“小额豁免”条件的商业包裹,今后都必须通过美国海关的“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进行正式的进口报关,依法缴纳所有适用的关税、税款及相关费用。对于通过国际邮政系统发送的包裹,则为其设立了一套过渡性的处理办法。
同时,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在调整“对等关税”税率的同时,专门设置了针对转运行为的条款:为防止他国通过第三国转运货物以规避关税,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将对此类商品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严禁转运的条款最早出现在美越谈判中,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已与越南达成谈判协议,将对越南商品加征20%关税,对经由越南转运的商品加征40%关税。
美国构建了一整套针对转运行为的全方位打压体系,利用其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作为执法工具,对所谓的“违规行为”进行甄别,并以此为借口,动用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及额外罚款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此外,通过定期公布所谓的“规避者黑名单”,试图将贸易问题政治化,胁迫全球的政府机构、商业伙伴和社会力量对转运企业进行联合监督与孤立。
特朗普向全球发起贸易战,除了缩减美国贸易逆差和加快制造业回流美国以外,增加财政收入也是其意图之一。美国关税收入快速增长,占联邦政府收入比重显著提高。受特朗普全面收紧关税政策影响,未来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和关税收入将继续上升。前期美国通过大规模“抢进口”、暂停部分“对等关税”及豁免特定商品关税等措施,延缓了新增关税成本向消费终端的价格传导。然而,随着前期囤积的库存逐步消耗,“抢进口”对物价的缓冲效应不可持续,关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开始显现。
此次特朗普政府全面收紧关税政策,预计下半年新增关税成本将加速向消费端传导,推升美国整体通胀水平。虽然美国下调了多数经济体的“对等关税”税率,并与部分主要经济体达成贸易协议,有助于缓和近期高度波动的国际贸易局势,但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将进一步上升,可能引发全球贸易规模萎缩。此外,“转运税”政策将显著抬高跨国企业设置海外生产基地的经营门槛,推高全球生产成本。传统转口贸易港的避税功能将被削弱,但其依托地理和成本优势转型为区域性生产中心的机遇仍存。最后,中国出口或进一步受到冲击。当前美国对华实际关税税率在45%左右,显著高于欧盟、日本、韩国、东盟等经济体。与此同时,美国全面收紧对小额包裹和转出口的关税政策,或对中国出口进一步造成不利影响。
简配资-简配资官网-最大的股票配资公司-配资股票交易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